腦退化 記憶力 抗腦退化|8旬婦記憶力媲美50歲 研究揭「超級老人」抗老秘密1種習慣成關鍵

抗腦退化|8旬婦記憶力媲美50歲 研究揭「超級老人」抗老秘密1種習慣成關鍵

腦神經及精神健康

廣告

美國西北大學(Northwestern University)在過去25年持續追蹤一群年過80歲的「超級老人」(SuperAgers);他們的記憶力與年輕人相當,反映年長並不必然等於善忘。團隊亦發現「超級老人」的腦內記憶中樞的構成元素存在共通點,但先天基因亦非影響記憶力的唯一考慮因素,更重要的可能是生活中的「連結感」。

每日瞓足7.5小時 8旬老人記憶力「逆齡」30年

據美國《NBC News》報道,現年85歲的老婦Sel Yackley每天參加合唱團、製作飾品、運動、閱讀及社團活動,並確保每晚平均睡足7.5小時。她的記憶力在延遲單詞回憶測試中,表現與年輕20至30歲的人相若。研究人員將這類人稱為「超級老人」,亦即年屆80歲以上但仍擁有超越同齡人的記憶能力。

3大抗老祕訣

  • 參加讀書會
  • 為無家者編織冷帽及製作首飾
  • 使用2種語言
腦退化 記憶力 (圖片來源:網上圖片)
(圖片來源:網上圖片)

研究的共同作者、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副教授Tamar Gefen指出,對近80位超級老人大腦的解剖顯示,他們記憶中樞的Tau蛋白纏結(tau tangles)數量遠低於一般人,而β類澱粉蛋白斑塊(amyloid plaques)則無明顯差異,有關發現促使科學界重新思考目前以清除β類澱粉蛋白斑塊為主的治療方式是否正確。

此外,研究團隊發現超級老人通常擁有更大的內嗅神經元(entorhinal neurons),以及更多與社交行為相關的紡錘體神經元(von Economo neurons)。Gefen推測指有關結構優勢有可能屬於先天性,但研究團隊正深入細胞分子層面尋找保護機制。

生活「連結感」或有助維持記憶力

儘管基因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,但Gefen強調超級老人並非僅依賴遺傳;許多超級老人在生活中保持高度的「連結感」,對象可以是土地、祖先、家人緊密互動甚至是藝術,又形容「很少看到與世界脫節的超級老人」,意味著除主動社交之外,積極與世界保持聯繫亦可能是年老後保持優秀記憶力的關鍵之一。

自2000年以來,美國西北大學的有關研究計畫共有近300人參與,其中僅約10%符合「超級老人」標準。報道指目前仍有101名年齡介乎81至111歲的參與者持續接受研究。雖然超級老人十分罕見,但Yackley等人的例子可證明記憶受損並不一定是衰老的必然結果。

1款飲品加1種補充劑 1個月改善記憶力衰退

台灣營養功能醫學醫生劉博仁曾表示,有40多歲女患者發現記憶力大不如前,劉醫生遂建議她每天補充適量卵磷脂粉,並配合規律運動及充足睡眠,1個月後覆診時情況已大獲改善。劉醫生指,卵磷脂的關鍵成分是磷脂醯膽鹼,有助腦神經之間順利傳遞訊息,同時保護神經細胞健康。

劉博仁又分享自身經驗,指自己多年來早餐都習慣飲一杯無糖豆漿,並加入一匙卵磷脂粉,有類似需要的人士可作參考。

記憶力衰退|女子記憶力衰退「過目即忘」 每日1款飲品1個月逆轉 營養學專家:早餐必飲

圖片來源:網上圖片